文明夜读 | 有些话宁愿烂在肚子里,也别对孩子说
最近刷到了一则视频,很受触动。
视频标题名为《有对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》。
一打开,是作者和父母在一起时,各种其乐融融的画面:
“大晚上嘴馋了一起下楼买冰棍吃。”
“心血来潮画了奇怪的妆,不会被教育不会被说奇怪。”
“带他们出去外面吃好吃的,不会被说浪费钱,大家都很开心。”
……
就是这么一条简单的视频,不狗血不猎奇。
怎么就火了呢?
一个评论点明了背后的真相:
“273.5万个点赞,代表273.5万个粉丝在疯狂羡慕着。”
“羡慕”这种情绪:
往好听了说是“向往”;
往现实点说,却是因为很难够得着,或者几乎得不到。
不同于视频中一家三口的和谐融洽。
更多听友和身边的朋友,遭遇到的是“被父母各种扫兴”:
每次家人聚餐,到最后总会演变成“饭桌教育”,而自己就是被批斗的对象;
某次考试成绩不错,拿着成绩单向父母“炫耀”,换来的却是一顿数落和打压;
就连出去玩得太开心,也会被父母教训“乱花钱、不务正业”;
……
如果把快乐的情绪比作一个个气泡,那父母扫兴的话语,就像一根根刺。
总是在你情绪高昂的时候,冷不丁冒出来戳破你的泡泡。
“别得意忘形!”
“有什么好开心的!”
那些经历过的人,自然会深深懂得,这个短视频背后强大的情绪价值:
拥有“不扫兴”的父母,究竟有多爽。
01
长大后才明白,父母“不扫兴”有多难得
“扫兴”这个词,说出来可能有点不太好听。
但我们身边的朋友,甚至网上很多人分享的故事,都在不断印证这一点。
有网友就说:
“我的父母,总是能在我跟她分享我快乐的时候,出言打击。
关键是,她自己还不觉得那是打击,真的很伤心。”
明明是最亲近的人,明明是想通过分享拉近彼此关系,收到的却是比利刃还伤人的话。
当孩子一次次失望积累,就不愿意再跟父母接触,以免自身遭受伤害。
久而久之,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便会越来越淡漠。
更有甚者,会在不断碰壁中,模糊甚至丧失自我的价值。
你的父母,也被困在上一辈的人生剧本里
那么,为什么父母总是会习惯性地“扫兴”呢?
“我的父母,是不是打心眼里不希望我过得好啊?”
很多人说:
这是“挫折式教育”,打压你是为了你好,让你不要太得意。
还有心理学家说:
认同孩子,就意味着自己权威的消失。
但比起这些,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、也很根本的原因:
你的父母,他们自己也被困在上一辈的人生剧本里。
他们习惯打压你、否定你、泼冷水,很大程度,是在“搬运”自己父母那套教育方式。
前阵子,刷到了另一个家庭出行游玩的视频。
标题是“带扫兴的父母出去是什么体验”。
视频里的父母,更贴近大多数家庭的真实情况。
去了某个景点,父母会不断说“太贵了太贵了”;
吃一顿饭,他们知道价格后,会惊讶道“这么贵啊?还不如回家做饭”。
但不同的是,面对父母的扫兴,这位作者没有只顾着抱怨和委屈。
而是选择认真去观察、聆听父母“扫兴”话语背后的意思。
她发现,父母几乎每一句都是回落到金钱上。
“他们穷怕了。”
是啊,父母“扫兴”的很大部分原因,就是他们从小到大苦惯了。
定期犒劳自己、出行游玩、看到喜欢的事物就买买买,换作是父母年轻时,那是绝不可能发生的。
他们早已把“委屈”和“亏欠”自己,刻在骨子里。
当负面情绪成为了常态,快乐对于他们而言,就是一种过于陌生的情绪。
所以,与其说他们“扫兴”,倒不如说:
他们只是被困在了父辈递给他们的人生剧本里。
一味地指责,显然是不公平的。
其实仔细想想,又有多少人的父母,不是从苦日子趟过来的呢?
他们从小没有体验过快乐的童年,甚至早早放弃了自己的梦想,扛起了生活的重担。
为家庭付出,为他人付出。
有太多的不得已,太多的委屈,太多的愤懑,却只能藏在心里。
久而久之,他们失去了快乐的能力。
一个没有体会过真正快乐的人,要怎样才能认同快乐,并发出自然的笑声呢?
一位心理工作者说的话,我听后仿佛被击中一般:
“他们不只是可敬、可爱或可恨的父母,他们也曾是可怜的小孩。你与父母之间,从盲目的爱,到激烈的恨,再到深深的看见。”
“借由看见,你终于成为了一个成熟,能理解复杂性,与世界和解的成年人。”
所以,我们不妨尝试着看看父母曾经走过的路,然后把自己代入进去,或许我们就能提前找到解题的思路。
你可以靠自己,走出他们的剧本
看到这里的你,也许是曾经被不断泼冷水的“孩子”,或许是正在思考的家长。
夜听分享这篇文章,是为了抨击那些“扫兴”的父母吗?
并不是。
夜听并不希望它变成大家纯粹宣泄情绪的阵地。
就像上面说的,或许真的有“不爱孩子的父母”,但更多情况下,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爱。
在这里,夜听整理了两个小方法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
(1)多关注别人的赞许
被不断否定的孩子,长大后总是缺乏自信、自卑感重。
但如果试着回想,你就会发现:
还是有很多人曾经夸赞过你的。
可能是某一次,你穿了父母讨厌的裙子,却被朋友夸赞好看;
也可能是你那份被父母瞧不上的工作,却让你赚到了很多钱、获得了不低的成就、获得了朋友的艳羡。
请深深记住这些赞许,因为它们都在证明着,你身上有很多闪光点。
(2)停止向父母寻求认同
作家洪晃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,分享了自己的观点:
“我们的存在感,必须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的了解,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喜欢。”
从前,我们只能承受父母“泼冷水”,找不到自己的价值。
但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,可以通过别人和自己,建立起更完整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。
当然,不向父母寻求认同,也并不代表要和他们站在对立面。
而是尝试着接纳他们,接纳自己。
允许父母暂时找不到表达快乐的方式,也允许自己有表达快乐的权利。
如果你现在还做不到“不被影响”,可以先试着“隔离”;
当你有足够能量,不会被轻易影响和打压,再去试着带动父母。
或许那时候,他们就能通过你的带动,走出父辈人生剧本的苦闷,也能尝尝快乐的滋味。
当然,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希望看这篇文章的父母,能试着去理解孩子想要和你分享快乐的心情,哪怕一点点。
要常常记得,你值得一切的美好。
往前看吧,那里有光。
文末点个【赞】与【在看】,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自己和父母的故事或是自己和孩子的故事~
热点视频推荐
↓↓↓
推 荐 阅 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
最新通报!新增491例
引众怒!永久封禁,彻底凉了
来源:江西文明网综合十点读书 、ONE文艺生活
本栏目编辑:李亚男
责任编辑:邓强